当前位置: 上海都市网> 综合新闻> 正文

首次!两家跨领域金融机构共同提出金融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

上海都市网(shanghaisq.com)都市新闻报道

稿源:新民晚报  编辑:刘伟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的历史新阶段。

近期,围绕深化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联动发展,中国银行、人保集团密切合作,研究形成了共同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针对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系列举措,涵盖了整个航运产业链和生态圈,这是首次两家跨领域金融机构共同提出金融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形成了跨领域跨行业的合力,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创新性。

聚焦三方面 推出29项具体举措

《工作方案》站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以及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角度,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和中国人保作为国有大型金融企业的特色优势,紧紧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支持航运绿色低碳智慧转型”“进一步吸引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航运金融服务商”“打造跨境航运金融专业服务能力”等五大目标,从“服务航运安全、服务贸易便利化、服务绿色转型”三个方面细化明确了29项具体举措。

服务航运安全方面,推动以人民币全链条结算为核心的银行保险产品服务流程融合;建设风险保障自主规则,如研发中国进出口货运险英文条款及配套融资产品,保费和赔款采用人民币结算,仲裁地优先选择上海,对于使用该条款的客户,中国银行与人保集团给予融资授信支持、费率优惠等金融服务政策;促进航运生态圈建设,推动境内外更多市场主体集聚上海。

服务贸易便利化方面,增强航运和金融数字化联动,推进航运金融数字化转型。如人保集团和中国银行推动实现电子单证金融保险业务流程融合贯通,研究信用证线上流转的可行性方案,共同研发设计船舶保险融资服务数字化方案;创新研发航运指数保险及关税保证保险,创新合作为出口企业提供“货运险+出口信用险+出口产品责任险+银行贷款”的“3+1”一揽子服务方案;共建海外服务网络,共建服务上海的航运综合金融一站式服务模式。

服务绿色转型方面,支持船舶建造、邮轮经济、航运绿色转型发展;建立绿色银团贷款、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保险评价机制;助推长三角世界级港口港航群建设,探索开展船公司碳排放额度质押贷款等业务,推进保险产品在绿色码头建设中的应用。

上海持续加大金融支持航运发展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上海持续加大金融支持航运发展力度,提升航运服务水平,成效逐步显现。《方案》中的多项举措,也是上海市正在进行以及准备推进的金融工作。

航运金融衍生品领域,2023年8月18日上海创新推出航运指数期货,填补了中国航运衍生品市场的空白,上市以来成交量远超境外4家期货交易所。截至2024年底,该指数期货累计成交4669.22万手,总成交金额超3.98万亿元。

航运保险领域,上海首先在顶层设计发力,印发《关于推动上海航运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市场体系、市场治理、营商环境、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对打造上海航运保险中心作出部署。同时,依托再保险“国际板”,加强航运再保险集聚发展并完善相关产业链条。截至2024年底,共计16家保险公司、3家再保险公司获批在上海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1家再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分公司,3家经纪公司获批设立经营再保险业务的分支机构。

航运跨境结算领域,上海持续推动便利化,发布《国际船舶管理自由贸易账户服务方案》,并明确外籍海员薪酬服务方案。支持浦东新区依托自由贸易账户开展针对国际船舶管理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向符合条件的航运企业、船舶管理企业提供包括结算、汇兑、融资以及跨境资金池在内的全流程适配国际航运特点的金融便利化服务。2024年全年,在沪重点航运企业跨境人民币收支241亿元,继续保持增长。

航运融资领域,上海以全国领先的融资租赁实力,大力发展飞机、船舶等融资租赁业务,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设立专业子公司和特殊项目公司(SPV)。2024年,临港新片区新设SPV共21家,其中飞机、船舶共19家。

中国银行和人保集团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分别发挥全球化优势和航运保险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面向境内外航运、造船、港口、物流等航运产业链主体及相关金融机构的开放性合作平台,依托上海金融要素市场聚集的特点,拓展航运生态圈服务体系,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及境外机构“引进来”,助力航运“朋友圈”扩容。

上海市委金融办表示,未来将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参照这种跨界合作模式,集中各自优势、抱团合作,进一步完善金融开放合作生态,更好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上海都市网官网www.shanghaisq.com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综合新闻 财经新闻 健康新闻 文体新闻 上海新闻网



最新文章